信息安全好就业吗

2020-01-09 10:27

 

网络安全国内急缺人才,2017年统计中国缺少网络安全人才70万人,缺口很大,工作机会众多。
很多公司争先恐后的招聘网络安全人员,他们甚至愿意培养小白,以此看来网络安全人才的紧缺性与重要性!


网络安全培训资格:任何一家培训机构都可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可大可小,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一定要先对网络安全培训机构的培训资质进行了解,看看这家培训机构的成立是否合法,在天眼查上是否能查到信息。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可以在网络上查看该家网络安全培训机构的过往消息,如果消息是不好的消息,那么消费者就可以重新选择网络安全培训机构。
网站被入侵以后,有些黑客并不会去影响网站运营,而是偷偷更改部分信息,如果网站管理员不能即使发生,就很有可能被入侵者利用公司网站发布一些虚假信息,甚至是不法信息,久而久之就会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现在很多企业都会设置论坛,让客户可以在论坛中留言,如果网站被入侵,这些信息都有可能被更改,甚至客户信息也有可能被入侵者盗取,这种后果就会非常严重。
优质的网络安全,讲师团队强大,教学认真负责,对每一个知识细节都深入拆分讲解。
我们相当于是通过渗透测试培训来学习并进行项目实践,这样,培训完以后出来再找工作的起点也不是那么低,前景可观。
有安全隐患的程序或者网站尽量不要在服务器上运行,这个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的一步一步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直接的变化应该就是出现了渗透测试师这样的职业。如今很多网站在运行的过程中,都会专门聘请一个渗透测试师来维护网站的正常运转。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渗透测试师,参加渗透测试培训是最直接的方式。
网络安全好就业吗




来源:经济日报
 
未来,央行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将加快推动备案注册制度,加强对金融类APP的测评、认证工作。同时,也会联合相关部委对软件商店采取联动措施,对于不符合规定、有重大风险隐患的APP及时采取下架措施。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表示,针对当前一些金融机构客户端软件存在的安全防护能力参差不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仿冒钓鱼现象突出等问题,各金融机构要建立客户端软件安全管理全程覆盖机制,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客户端软件监督处置机制。
 
 
高危漏洞显现
 
近日,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发布消息称,集中查处整改了100款违法违规APP及其运营的互联网企业,其中包括光大银行、天津银行等金融机构旗下手机银行,主要违规问题集中在缺乏隐私协议、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范围描述不清、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和非必要采集个人信息等情形。
 
“前段时间,多部委在整治过程中下架了100多个APP,其中金融类APP是重灾区。后续,央行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将加快推动备案注册制度,加强对金融类APP的测评、认证工作。同时,也会联合相关部委对软件商店采取联动措施,对于不符合规定、有重大风险隐患的APP,及时采取下架措施。”李伟说。
 
另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9金融行业移动APP安全观测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11日,报告团队从232个安卓应用市场中收录了133327款金融行业APP,其中,面向个人用户的消费金融类APP数量最多,占观测总数的36.74%;彩票类APP排名第二,占观测总数的27.19%;面向企业的P2P金融类APP排名第三,占观测总数的11.38%。
 
根据上述报告,在本次观测中发现有70.22%的金融行业APP存在高危漏洞,攻击者可利用这些漏洞窃取用户数据、进行APP仿冒、植入恶意程序、攻击服务等,严重威胁APP安全。
 
“APP用户个人隐私信息一旦泄露,将带来严重后果。比如,骚扰电话、信息诈骗、恶意推销、网络情感诈骗等,会严重损害APP用户利益。”上述报告称。
 
据了解,银行APP已成为居民理财、存款、汇款以及办理各项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载体,因此除了需要用户上传个人金融信息,银行还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与技术能力,额外要求用户上传“人脸”“指纹”等个人信息,但这些信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者银行是否超范围使用这些个人信息,主要取决于银行自身的业务操作尺度。
 
监管重拳整治
 
“近日,总行已要求对手机银行APP开展自查,尤其是重点核查是否超范围采集个人信息,以及将个人信息用于授权以外范畴。一经发现将迅速暂停相关操作。”一家城商行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
 
事实上,今年9月份以来,监管方面已先后推出金融类APP安全管理规范、整改多家金融APP、敲定首批备案试点名单等措施,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9月底,央行发布了《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 加强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的通知》,针对移动金融APP的安全问题,从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加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提高风险监测能力、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强化行业自律管理5大方面进行管理规范。
 
与此同时,央行还发布了《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安全管理规范》,对2012年出台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客户端技术规范》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了完善,其中包括将“人机交互安全”改成“身份认证安全”,增加了“不收集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金融信息,收集个人金融信息前需经用户明示同意,不得变相强迫用户授权,不得违反收集使用个人金融信息”等要求。
 
“数据使用边界,不光是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的问题,也是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重要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规范使用数据方面,需将数据使用与数据作为资产进行交易来区分,前者需符合在一定授权的基础上,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后者则需更加严格的标准,其中涉及数据所有权,以及采集是否合规,利益如何分配等。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APP收集个人信息以便进行风险控制、开展投资者测评,这些是必要的。比如,个人办理贷款时,银行需要掌握个人基本身份信息、财力状况等,至于读取个人通讯录信息、短信信息等则没有必要。
 
顶层设计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金融APP违规行为进行查处整改的同时,央行相关部门也启动了首批金融业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试点工作,包括16家银行、4家证券基金保险类金融机构和3家非银行支付机构,已参与备案试点的相关资料申报。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孙扬认为,随着移动金融APP备案试点启动,此前金融APP无序竞争、缺乏治理的局面将被打破。未来,金融机构获取、保存、使用、流转用户信息方面的各项操作都将纳入监管范畴,这无疑对金融机构合规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后,不但从事金融业务须有相应许可,在获取用户信息时也须遵守相应规范,这可以将一些非法金融行为有效出清。”孙扬说。
 
据了解,各试点机构应于2019年底前通过客户端软件备案管理系统完成第一批试点客户端软件的材料提交和备案申请,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完成备案审核工作后择期发布第一批通过备案的客户端软件清单。下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分批次组织开展客户端软件备案推广并逐步落实风险信息共享、投诉处置机制以及行业公约、黑白名单、自律检查、违规约束等自律管理工作。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网络安全培训
培训请联系微信:

18622800700